坊间素有“冬季进补,春天打虎”的说法。一方面,冬季阳气内敛,冬补顺应自然;另一方面,冬季人体新陈代谢减慢,消耗相对减少,更容易使进补的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储存于体内,从而扶正固本,增强抵抗力,能让人拥有相对健康的体魄。
而说到进补,大多数人会选择肉类——今天羊汤、明天炖鸡、后天再吃鱼。可这补了又补,身体没见强壮,腰围却粗了一圈,过多的脂肪堆积又往往成为心脑问题等的“推手”!因此,冬季进补,千万别瞎补!
1,冬季进补有四“忌”
除了忌凡补必肉,以下四大“忌”也要避免:
1,忌不分地域
地域不同,气候差异大,进补也各有侧重点。像西北、东北地区,天气寒冷,进补宜用温热之味,像羊肉、羊排等,补品如参茸等,御寒助阳的功效好;
但是长江以南地区,气温相对较暖和,宜清补,吃些鸡、鸭、鱼类是不错的选择;而像地处高原山区,雨量少气候偏干燥,宜润补,如炖银耳百合、冰糖雪梨等。
2,忌不辨体质
虚者补之,像老年人生理机能减退,体质较弱,适合适量进补;而像青壮年,生理机能旺盛,并不需要特别大的进补,或者可以小补。不仅如此,“体虚”也分不同类型,补法不同:
①阴虚生内热,常口干舌燥、心烦气闷。可以选择偏凉性的药,如石斛、玉竹、麦冬等;食物可以适当多吃白萝卜、莲子、冬瓜等。
②阳虚生内寒,有四肢不温、畏寒怕冷、大便溏薄等症状。可以选择健脾补气血的药,如山参、虫草等,平时可适当吃桂圆、羊肉,用桂枝泡水饮用等;
③气虚患者,多有乏力气短、自汗、食欲不振的现象,可以选择补中益气的药材,如黄芪、人参;食物可以多吃些山药、莲子、茯苓等。
④血虚患者,多面色苍白、指甲易断、失眠多梦,适合选择补血的药材,如阿胶、当归、白芍。
3,忌以药代食
不少人认为进补就是需要用一些中药材,效果更好;更有甚者用补品代替一日三餐,这种做法也是不科学的。
一来,药食同源,其实很多食物的补益效果并不一定比一些昂贵的药材差,像铁棍山药、板栗可健脾胃;红枣、桂圆可养血安神……而且食补更温和,对于身体太虚,难受补的人是比较好的选择。
二来,如果体质较差或是比较特殊,也可以将一些食材科学搭配,再加工处理,辅助提高效果,比如:肾虚者可将黑米、黑豆、黑芝麻等打成粉冲泡饮用;体虚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购买膏方服用。
再者,人体对营养的摄取,主要是靠一日三餐等饮食,而不能仅靠营养补剂。《皇帝内经》明确指出:补品更适用于调养虚弱的体质。
4,忌多多益善
有些人认为,多吃点补药总是好的,有病治病,无病强身。殊不知,过量的进补,也可能会加重脾胃、肝脏等负担,使得消化系统功能紊乱,反而伤身体。
2,5种食物:五脏同补效果好
冬季的特征是“藏”,而肾主藏,因此,冬季适宜强肾、补肾。但是五脏之间相互联系,因此光补肾还不够,肝、脾、肺、心都需养,调和好五脏,人体免疫力自然也就增强了。
1、养胃——茴香
茴香能温暖下焦,又能理气,升阳驱寒;其还入胃经,能暖胃、开胃、养胃,对于各种寒型胃病都有较好的调理作用。
茴香全身都是宝,茎烧熟吃或者泡酒喝都有行气、散寒、止痛的功效;叶捣成汁喝或外敷可以缓解恶疮臃肿;茴香籽最适合入药,理气散寒。
茴香可以直接凉拌,也可以做饺子馅,但需注意,其本就属于高钠蔬菜,因此盐不宜加过多。
2、益心脾——桂圆
桂圆是心脾要药,不仅能补心血,调节心血失调引起的心悸、胸闷、气短症状,还能治脾虚;另外,其还有安神的功效,能改善失眠、多梦、易醒的症状。
桂圆赤豆粥
桂圆肉10g、赤小豆50g、粳米g、花生米10g,加水熬煮成粥。
赤小豆补血凉血、花生生血,搭配上养心养血的桂圆肉,很适合气血两虚的人。
3、补阳气——吃“三黑”
黑色入肾,常吃黑色食物有助于补肾养精。冬至后多吃一些冬天真正的蔬菜。土豆,山药,萝卜,红薯,胡萝卜……土生土长,最得土气,沉甸甸的根菜,还可以补到中气。还有结成的坚果:栗子、黑芝麻、核桃、松子……补益肾气。
01,黑米
黑米外表墨黑,营养丰富,有“黑珍珠”和“世界米中之王”的美誉,它入肾经,尤其适合腰酸膝软、四肢乏力的人群。
02,黑豆
黑豆有“豆中之王”的美称。黑豆入药保健之效大大高于黄豆,突出的优点是蛋白质含量和微量元素更为丰富。冬天吃黑豆可以强肾益阴,健脾利湿。
03、黑芝麻
黑芝麻享有“益寿佳品”的美称,是滋补肝肾的佳品,还有乌发润发、润肠通便的作用。黑芝麻含有丰富的铁,对缺铁性贫血有好处,而且黑芝麻含有的能量可以改善身体虚弱患者的体质。
补益肾气首推黑芝麻!《神农本草经》记载,芝麻主治“伤中虚赢,补五内、益气力、长肌肉、填精益髓。久服,轻身不老。《本草别录》记载,坚筋骨,明耳目,耐饥渴,延年。
九蒸九晒黑芝麻丸
据晋朝葛洪道长所著古书《抱朴子》记载,黑芝麻只有经过九蒸九晒,才能充分发挥养生功效,此法后来受到药王孙思邈和药圣李时珍的推荐。九蒸九晒黑芝麻的古法工艺据今已有近年的历史。
那么,为何要如此麻烦地反复九遍蒸和晒呢?九蒸九晒,经常用来炮制比较珍贵的药材,以补品为主。此法作用于芝麻,首先,是为了使芝麻易于消化。
我们平时吃芝麻,通常是炒一炒就吃了,其实此时的芝麻仍接近于生芝麻,因油腻而难以消化。从肠胃中走过一遭,人体未得其福,反受其害。经过九蒸,芝麻里的营养成分能够彻底分解,油腻性大为降低,更利于人体吸收。
食材:黑芝麻克,黑豆克,黑米克、蜂蜜各45克
制作工艺:
每次将5斤饱满的黑芝麻,用水洗净,放在笼筐上蒸熟,晒干,再蒸一遍,再晒干,这样重复蒸晒九遍后,芝麻皮自然脱落,去掉,将剩下的芝麻仁炒香,将芝麻处理成微粉。再用白蜜调和,做成约10克的蜜球。
关于芝麻的好坏区分
市面上芝麻有3种,一是油麻、二是糠麻、三是糠麻兑在油麻里;油麻质量上乘,颗粒饱满,芝麻香气十足,价格最贵;糠麻颗粒干瘪,食之口感苦涩,无芝麻香气;糠麻兑油麻,要看兑了多少在里面,兑的少越多,口感越差。
去皮芝麻色泽呈棕色
捣碎微粉
白蜜调和
每天两丸,早晚各一丸。胃好的饭前吃,胃不好的饭后吃。黄酒、淡盐水、米酒、温开水送服,易上火的用温开水即可。
4、健脾胃——醋泡姜
首届国医大师路志正今年已岁高龄,却依旧身强体健,其养生秘诀之一就是常年食用醋泡姜。
以前路老的脾胃功能不太好,常容易呃逆、胃胀、消化不良,在坚持食用醋泡姜后,脾胃问题有了明显改善。
中医认为,脾胃是后天之本、气血生化之源,许多常见的慢性病,如高血糖、高血压等都与脾胃不好有着密切关联。所以常吃醋泡姜,对于三高、心梗等心血管疾病也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。
注意:
有形体消瘦、口干舌燥、潮热盗汗、五心烦热、目眩耳鸣、舌红少苔等症状的阴虚火旺人群,不宜食用醋泡姜。
醋泡姜特别适合:
·脾胃虚寒
·消化不良
·手脚冰凉
·冬天特别容易感冒
·寒性咳嗽
·受凉胃痛
·没有胃口
·寒湿之人(有白苔重的人,吃了醋泡姜,舌苔变得史无前例的干净)
·痰湿肥胖之人
强烈推荐每天早上和早饭一起吃。早晨7~9点正是人体气血流注阳明胃经之时,此时吃姜,最能升阳气,促进消化。而且一早上就胃口大开的感觉不要太好。
早上就吃三片,酸的过瘾,辣的温顺。孔子也是爱姜之人。子曰:不撤姜食,不多食。凡事都不要过量。
因为太好吃,晚上忍不住又吃了两片,发散之力收敛,而不会有太多升阳兴奋的作用,晚上也睡得很安稳。(不过对于神经比较敏感的人,慎)
姜吃完了,还会剩下一些醋,被姜加持过的醋,更加开胃、助酸、止痛。
如果你有慢性萎缩性胃炎,胃酸严重缺乏,或是吃的太过油腻的时候,腹泻的时候,都可以喝上一点,缓解不适。
现成的无添加的醋泡姜。
好吃的姜,是能让不喜欢吃姜的人,也爱上了吃姜,并且在身体里默默发挥作用。
我们找了很多供应商,试吃之后,这款醋泡姜最满意,最打动我的是无添加,良心手作。
无添加:酸是养肝的,如果又吃了很多添加剂,需要用肝来代谢,肝反而受累,得不偿失。
老陈醋:姜要嫩的铜陵姜,醋要老的。泡姜的醋,选用最正宗的老陈醋,他们的陈醋酿制技艺,是国家认可的老陈醋酿制技艺,被纳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每天吃3片,一罐可以吃15天,4罐正好可以吃上两个月。
5、护肝——枸杞
枸杞入肝经,补肝明目;另外其所含的甜菜碱可以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;还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功能。
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直接用枸杞泡水,也可以在熬汤的时候加点。此外,枸杞汁也是不错的选择。